不到29克的口袋固态 金士顿XS1000 2TB移动硬盘

29克不到的重量+2TB的容量空间,这就是金士顿XS1000移动固态硬盘的技术规格,装进口袋一点负担都没有。而且,它是一款速度过1000MB/s的高速移动硬盘——重点是,对比高阶版本的金士顿XS2000,它又便宜了不少。

金士顿XS1000的外壳为金属,内部为高强度工程塑料框架,整体极为紧凑——M.2 2230规格NVME+USB桥接的DIY固态移动硬盘方案都无法与其对比,XS1000是当前最小的移动固态硬盘之一。

注意,不要妄图拆解金士顿XS1000一探究竟,它并没有使用螺钉固定的方式,而是使用高强度胶水粘合的,金属外壳+内部防震架这样的设计要比转接方式牢固不少。

金士顿XS1000的接口规格为USB 3.2 Gen2,随机附带的线缆为USB-A转USB Type-C,所以建议你准备一条USB Type-C线缆——接驳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时候会用到。

之所以金士顿XS1000内部是一体化结构,是因为采用了专用的慧荣SM2320主控——它将原来分离的桥接芯片、NAND控制器集成在一颗芯片中,尺寸明显更小一些,同时成本、发热也更低。

也就是说,XS1000内部的结构是单主控芯片+固态颗粒的组合,并不需要额外的桥接转换,所以体积可以做得那么小(对比M.2 2232转接固态)。

ta1img.jpg

除了XS1000金士顿还有一款XS2000,二者的区别第一是在速度上,后者为USB 3.2 Gen 2×2规格接口,速率可以达到20Gbps、实际读写可以突破2000MB/s;第二是容量选择上多了500GB和4TB两种规格,XS1000则是提供了1TB和2TB两种。当然,XS2000要比XS1000贵了不少,这就要看自己需要什么了。

也许你会有点懵,USB 3.2 Gen 2和USB 3.2 Gen 2×2区别在哪儿?具体看图就知道了,USB-IF(USB开发者论坛)前后多次修改了USB规范定义,简言之USB 3.2 Gen 2的速率是10Gbps、USB 3.2 Gen 2×2是20Gbps。

回到金士顿XS1000本体,连接到电脑后可以看到基本信息。实际测试在拷贝700GB的数据后,最高温度始终维持在76°以内的水平,对于固态产品高强度读写后温度可以控制在80°以下是比较困难的,金士顿XS1000的耐热性无虞,可以放心使用。

Diskmark下的测试成绩,读取可以突破1000MB/s,写入为986.04MB/s,与标称值接近——注意,测试会因为环境区别有所差异,可以将其视为误差,因为后面的测试也会证明这点。

AS SSD Benchmark下,读写分别为926.03MB/s、838.27MB/s,与Diskmark成绩类似。

换用TxBENCH测试,成绩则极为接近金士顿XS1000的标称性能,读写分别达到了1048.36MB/s、978.66MB/s。这也是为什么要使用多种软件进行测试的原因:不同软件的测试成绩误差需要互相比对印证。

ATTO Disk Benchmark下,与TxBENCH的成绩类似,读写性能都极为接近金士顿XS1000的标称性能。

最后的测试是针对缓存外的性能。在HD Tune Pro的文件测试中模拟写入200GB的数据,从结果看,在写入120GB后速度降低到339MB/s的水平,读取部分全程保持在1000MB/s以上,表现很稳定。

注意,慧荣SM2320是一款无缓存设计的主控,所以这个缓存实际上是模拟缓存,即使用一定空间的3D TLC容量去模拟SLC工作机制,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。

最后是使用方面的建议,前面提到过最好自备一条USB Type-C线缆,这是因为金士顿XS1000的使用环境并不一定是在PC上,移动端的手机、平板也可以通过这个不到29克的口袋固态扩容,随随便便就是1TBTB的庞大空间,照片、电影还不是随心存储了?


下一篇:不要等到硬盘坏了才想起数据备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