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在人工智能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以下是一些关键点:

1. 智能云业务:百度的智能云业务表现强劲,成为业务增长的核心。2024年12月,文心系列模型处理的日均API调用量达到16.5亿次,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倍,文心一言用户规模达4.3亿。

2. 技术投入与应用:百度自2010年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大量投入,推动了AI技术达到国际水平,并推动了营收增长。百度在多个领域如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、智慧金融、智慧能源、智慧医疗、智能制造(含工业互联网)等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
3. 商业化落地:百度通过其AI开放平台,提供全球领先的语音、图像、NLP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,开放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两大行业生态,帮助提升竞争力。此外,百度还发布了《AI技术产业化 蓬勃发展正当时百度生态伙伴AI应用案例集》,全面梳理了16大行业的重点AI应用场n

4. 行业应用:百度的AI技术在金融、医疗、旅游、交通等多个领域落地,通过将AI技术深入到B端、G端的场n

5. 战略与生态: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启动了“萝卜快跑”平台,但其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上落后于华为。主要原因是战略定位与市场脱节,以及生态合作模式单一。

6. 持续创新:百度在多个领域如语音搜索、视觉搜索等智能搜索方面持续创新,推动Apollo从技术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。

综上所述,百度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创新,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商业化应用,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你知道吗?最近百度在人工智能商业化这条路上可是动作频频,让人眼花缭乱呢!这不,就在短短两天内,百度AI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和商业化路线来了个大转弯,让人不禁想问:这是要搞什么大动作啊?

一、百度AI大模型路线急转弯

百度人工智能商业化

2月14日,百度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中陆续推出文心大模型4.5系列,并于6月30日起正式开源。而在前一天,百度还宣布了文心一言将于4月1日0时起全面免费。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,要知道,百度之前一直是个坚定的闭源派啊!

二、从闭源到开源,百度为何突然转变

百度人工智能商业化

面对汹涌的大模型开源浪潮,百度一直是个坚定的闭源派。去年7月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还曾表示,开源大模型在学术研究、教学领域等特定场景下有存在的价值,但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。那么,这次百度为何突然考虑开源呢?

其实,这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。一方面,同样也是坚定闭源派的OpenAI,这家推出ChatGPT引发全球大模型之火的公司,也在日前宣布了自己的开源计划。另一方面,随着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和成本不断下降,百度可能觉得开源是一个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好方法。

三、商业化运作,文心一言已初见成效

百度人工智能商业化

其实,文心一言的商业化运作已经落地一年多。2023年11月,文心一言正式上线了专业版,定价59.9元/月,连续包月优惠价49.9元/月。此前已经向用户开放的文心一言基础版仍可免费使用。2024年2月,李彦宏还曾在百度财报电话会中表示,近期百度开始从文心一言中获得增量收入,2024年相信这一增量收入将增加到数十亿元人民币,主要来自广告和人工智能云业务。

四、AI应用井喷式增长,百度抢占商业化先机

李彦宏曾发出2025 AI第一声,他认为大模型赋能的AI原生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各种场景迅速普及,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。而百度,正是抢占这一先机的关键玩家。

事实上,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兴起的近两年,业内普遍关心AI应用的爆发时间。但从任何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,但凡应用要爆发,就离不开降本这一要素。而百度等大模型厂商,一方面要不断迭代大模型,在百模大战中以能力胜出;另一方面要降本提效,通过模型机构优化、分布式推理和混合调度等手段进行优化、大幅压缩成本,来不断降低API调用价格,推动应用兴起。

五、开源与闭源之争,百度如何抉择

在大模型的赛道上,科技巨头的每一次动向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,激起千层浪。长期以来,开源与闭源的博弈一直是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。而百度,这次毅然从闭源转向开源,无疑是在这个争论中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。

当然,开源并非毫无挑战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开源大模型头上的一把剑。当模型开源后,大量开发者参与其中,如何确保数据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的安全性,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百度在人工智能商业化这条路上,可谓是动作频频,让人眼前一亮。无论是从技术路线、商业化运作,还是开源与闭源之争,百度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。而这一切,都让人对百度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。


下一篇:open是啥,文件操作的核心